新聞資訊新聞資訊首頁 >
“十二五”期間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河北省農業科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明顯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隊伍建設成效顯著,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統計顯示,河北省科學技術水平實現程度已達到70.2%,比2010年提高17.7%。
回顧五年來河北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工作,凝心聚力攻堅,碩果累累,成效顯著;總結五年來全省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經驗,勇于探索創新,點面開花,精彩紛呈,為“十二五”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破藩籬,扼沉疴,強力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十二五”之前,河北省鄉鎮農技推廣體系管理模式以人、財、物“三權歸鄉”的鄉鎮農技站或中心為主,鄉鎮農技站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都用于做鄉鎮中心工作,專編不專人、專崗不專事,農技推廣滯后農民科技需求,影響了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河北省連續打出了四套組合拳:
一是抓住關鍵,創設“區域建站、縣辦縣管”管理體制。成立了由8個省直部門組成的改革領導小組,及時研究解決改革與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省政府印發了《河北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工作方案》,明確建立以行業部門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實行“區域建站、縣辦縣管”。各市縣也成立了以政府領導為組長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了定期調度、深入督導及每月全省排序通報制度,形成了各級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區域建站、縣辦縣管”新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目前全省共建立基層區域站2602個,編制人員1.47萬人。
二是多措并舉,錘煉打造過硬基層農技推廣隊伍。2009年起,連續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百、千、萬”農業干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行動,省市縣三級分別抽調百名專家、千名技術骨干和萬名科技人員,采取科技下鄉、巡回宣講、現場指導、入戶服務等多種形式,對農民開展普及性實用技術培訓,既增強農技人員實踐能力,又有效提升了農民科技素質。全省共選派科技人員近4萬人次,舉辦培訓班14.5萬期次,培訓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和農民1425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990萬份,解決生產技術難題5.7萬多個。
三是創新機制,有效增強基層農技推廣活力。在強力主推“區域建站、縣辦縣管”的同時,積極構建與之相配套的運行機制,在全省范圍普遍推行了人員聘用、知識更新培訓、四個有效結合等制度,重點推行了農民群眾、縣農業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三方參與的績效考評機制和區域站與鄉鎮政府之間的協調溝通機制,推動了農技推廣與政府重點工作的有效銜接和互相促進。
四是提升手段,推動互聯網+農業科技服務模式?!笆濉逼陂g對全省的鄉級基層農技推廣站點進行重點扶持,改善推廣服務條件。不斷創新服務模式,重點推行了科技咨詢服務大廳、12316人工智能咨詢電話、手機短信、科技大喇叭等服務模式,有效提升了農技推廣服務手段。適應新常態下農民全方位的科技需求,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科技服務模式,在全國率先開發建設了省級最大、內容最廣、入網人數最多的河北省農技推廣服務云平臺,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技推廣服務中快便捷、廣覆蓋作用,拓寬了農技推廣服務內容和領域,助推農技推廣服務增效升級,目前包括推廣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等在內的平臺用戶達2萬余人,有效提升了農業科技貢獻率。
創新農科教協作模式,建立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為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驅動,自2013年起,每年投資4300萬元,以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為目標,以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依托現有優勢科技單位和科技人員,啟動開展了11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河北省創新建設團隊建設,開創了該省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史上的四大創新:一是農科教協作體制機制創新。首席專家+崗位專家+綜合試驗推廣站長的組織架構,以產業為主線,科技成果創新推廣涵蓋產業發展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有效破解了長期以來生產管理部門、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切塊管理所造成的農科教協作、產學研不緊密的難題。二是科技推廣成果創新。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難題,篩選引進承接農業優異新品種743個,審定54個,研制新農藥、新肥料、新飼料等36種,研制新設備機具45套,獲專利25項,建立技術示范基地154個,試驗示范新品種281個,新技術268項,舉辦培訓班1203場,培訓農技骨干和農民20多萬人,有力地支撐了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三是制度機制創新。建立健全了首席專家負責制、績效動態考評制、資金優化管理等各類管理制度,每年拿出300萬元對優秀團隊進行獎勵,實行末位淘汰,激發了工作活力,科技創新與推廣熱情空前高漲。四是財政支持創新。針對農業科技創新周期長的特點,對創新團隊經費總量予以穩定支持,團隊成員不再為跑要經費發愁,營造了潛心研究、激發創新活力的長期機制。
集聚創新合力,創建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為深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驅動發展,重點突破河北省農業發展、特別是區域產業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難題,2014年,開始積極謀劃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啟動組建工作,2015年6月由省農業廳牽頭,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等24家省內外的優勢農業科研、推廣機構、涉農院校、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正式成立了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開創了河北省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的三個新路徑:一是搭建區域創新推廣合作新路徑。彌補了橫向區域各類特色產業創新推廣覆蓋不足的短板,架起了不同產業間、不同區域間、不同資源稟賦間協同創新的橋梁,構建了區域合作創新推廣的新平臺。二是集聚優勢科技資源新路徑。充分發揮省內外和區域科技人員的優勢,建立起省級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區域創新聯盟、專家核心團隊及專業創新小組四級結合的管理運行機制,合力打造了創新資源共享、創新目標協同、創新任務明確的創新平臺。三是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合作新路徑。吸收京津冀科研教學單位參與環京津區域重大農業科技創新,吸引了更多院士專家團隊到河北省開展科技攻關和項目研發,為農業發展獻智獻力、獻言獻策,實現了京津冀農業科技推廣的全覆蓋。
傾斜基層一線,啟動設立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獎
2013年省政府出臺了《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獎獎勵辦法》,每兩年一次,對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技人員實施獎勵,并重點向基層一線傾斜,其中縣鄉以下人員比例不得低于70%。目前,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獎已評定兩次,先后對79個農業推廣項目、200名農業科技推廣人員、20個農科教協作團隊進行了獎勵,涉及獲獎人員近1700人。推廣獎的設立,對河北省農技推廣事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一是提高了待遇,調動了推廣積極性,形成了農技推廣的良好氛圍。據不完全統計,獲獎人員因獲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而得到職稱晉升的占到了80%以上,極大地調動了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熱情空前高漲。二是獲獎項目含金量高,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獲獎項目都是滿足產業發展最需要、貼近農民生產需求最緊密、破解發展瓶頸最緊迫的重大科技推廣項目,項目內容緊扣時代主題、服務農業大局、適應經濟常態,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加速了成果轉化,強化了科技支撐。推廣獎的設立,極大地調動了科技人員積極性,激發了推廣活力,有效滿足了農民需求,解決了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一項項新的農業科技成果被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壁壘正在被打破,農業科技已經成為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強力支撐。
健全培訓體系,規范認定管理,加強政策扶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和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的最后一道坎。2012年以來,河北省認真落實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總體部署,通過創新機制、規范實施和有效管理,逐步構建了以農廣校為主體,科研教學單位、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民合作社等廣泛參與的“一主多元”教育培訓體系,全省共認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211家,職業農民創業實訓基地478個,實現了在產業鏈上培訓農民,提高了教育培訓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條件標準,規范認定管理,對經過認定符合條件的農民制定扶持政策,將產業資金重點向職業農民傾斜,有效提升了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的含金量,增強了培訓的吸引力和認可度,構建了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培育制度體系,探索出了新型職業農民+農場主聯盟學歷教育、新型職業農民+信息化遠程教育+田間學校、新型職業農民+農業專家+鄉土種養能手、新型職業農民+課堂培訓+基地實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合作社(園區)等五種培育模式?!笆濉逼陂g,全省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近7萬人,認定發證4537人,有80個縣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85個縣制定了認定管理辦法,83個縣明確了扶持政策,幫助新型職業農民解決生產經營貸款7.15億元。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已初步形成。